占星合盤在擇偶時扮演的角色

花了不少時間構思,試著把合盤在「擇偶」與「長期相處」時的角色講清楚,並畫了兩張簡圖。下面是第一張,把影響人類擇偶的各種條件作分類。主要可分成四類,由左而右分別是1.性吸引力、2.安全感、3.志趣投合、4.憧憬。
以下簡單說明:

1.性吸引力
大概來自三處,一部份來自父母遺傳加上後天健身保養,一部份來自自身命盤,有人就是生來被吉星嘉惠,所以相貌特別好,特別誘人。一部份是來自合盤法則上的吸引力。可能美貌程度相似的兩個人,我們就是會對其中一個特別有好感,沒有原因跟理由。而且要遇到個符合合盤法則的人,並沒有那麼難,這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抵二十人裡一個吧。不是很簡單,但也不會難到飛天。

2.安全感
是指這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生活技能、學歷經歷,也就是讓人覺得「選擇他,生活品質可以比較好」。多數女生擇偶都會重視這個,一般男生大抵也重視,比如會希望女方也有工作能力,或者善持家會做菜都算這類。

3.志趣相投
是指雙方有相似的興趣、信念、價值觀、成長背景、生活模式、政治立場,甚至包括對各種社交行為的解讀,好比有人很重生日跟過節,有人是毫不在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兜在一起,肯定是一場災難。

4.憧憬
是指一些比較個人化的需求,比如女生想要男友身高超過180,男生希望女友要有D罩杯。也有人想要對方附加白種或留洋或陽光或文青或宅屬性。

人在擇偶時,大概就是同時考慮到性吸引力、有安全感志趣相投、符合憧憬這些要件,在擇偶階段,合盤不會很重要,因為就算合盤有合,其他條件不合乎當事人要求,也是沒用,了不起就是當朋友。我跟客戶溝通時,發現很多人一心以為只要合盤有合到,對方一定手到擒來,這是沒搞清狀況。

但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重視合盤,特別是如果客戶打算結婚,我一定強調必得是符合法則的好合盤才是上選。因為相處跟擇偶完全是兩碼事,能否好好相處跟擇偶要件關連不大,而是由性格與合盤共構而成。

性格,不是擇偶要件裡的「志趣投合」,而是由協調、溝通、同理心、自制力、情緒穩定度等能力構成,性格差就是自私、激烈、主見強、外向歸因、反覆無常,雖然也受本命盤影響,但是,跟父母教養、個人自覺更有關聯。交往初期,因為需要協作商議的事不多,當然不起作用,往往是一起生活互動頻繁後,影響力才變大,這也是我鼓勵人婚前一定要同居看看的原因。

合盤是拿雙方命盤做比對,好壞則是在雙方出生那日那刻註定,並在長久相處階段起明顯作用。合盤好,雙方就是比較好溝通,比較能包容,合盤差,就是容易誤會曲解貼標籤。因為合盤是命中註定,性格則是先天有那個因子在,或後天長期養成。所以合盤差或性格差,都是非常難以解決。

我單獨把本命性格好壞跟合盤好壞的機率概算出來,繪製成一個如下圖的矩陣,藍色E區都是不能長久,紫色D區往往分合不定,淡紅色C區則尚可,就結構比較脆弱承受不了太大壓力,若屬於深紅色A、B兩區,則幾無問題:
大抵來說,擇偶標準是客戶自己建立的,客戶自己或伴侶的性格,都是客戶可以去觀察的,所以我在給客戶意見時,最主要還是鑑定是否合乎合盤法則。而且根據經驗,如果一個人已經符合擇偶要件,性格正常,合盤又合,進入婚姻後是比較穩定,較能攜手度過各種艱難。而合盤不合或性格不佳,就算過了擇偶那關,交往到後來也是無疾而終。

所以有時有客戶問我,他自覺很喜歡對方,為何合盤鑑定結果不怎地?又或者客戶會說「當初明明是對方主動,怎麼合盤鑑定反而是我比較喜歡他呢?」其實會問出這種問題,這是沒搞懂「擇偶」跟「長久相處」的差異。

延伸閱讀:正確使用合盤技術的態度

附論:由後天養成而與本命無關的好性格怎麼看
雖然我是命理師,也總是強調合盤的重要性,但也因為我研究合盤,所以也滿清楚,有些東西,是可以超越合盤的, 不是錢、帥or美,而是性格,看似非常老生常談的概念,但此文將說明具體是指哪三個特質:

1.理性
短短兩個字,包括很多次要特質:講道理,有相對穩定、一致的價值觀,誠信可靠。不會反覆無常、不會情緒化、不會瞻前顧後、不會自欺欺人、不會暴虎馮河、不會剛愎自用。這很容易看得出來,一般有在做有氧運動或有靜坐習慣的人,比較容易做到。

理性能力很重要,因為生活有很多事要面對、要規劃。沒理性能力,就不用指望能有好的決策品質跟執行力,也不用指望能好好過日子了。

2.同理心
講道理,不代表能溝通,感受不是單憑理性就能理解的,女人經痛產痛心情差,這有什麼道理好講?但不講道理,卻可以講同理。無法體會對方的痛苦,至少知道對方處在痛苦之中,知道要想點辦法。想不到辦法,至少安慰一下,連安慰都做不到,那也不能冷嘲熱諷質疑批判謾罵,搞成這樣,照孟子的標準,這就不是人,而是禽獸了。

3.慣於包容與尊重
儒法跟黃老都很有道理,卻是背道而馳、格格不入。牙膏到底要從中間擠還是從後面擠,這是永恆的爭議,這個時候,就是需要尊重跟包容。但凡屬於人身自由,都是旁人不該干涉而該予以尊重跟包容的!一個人喜歡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怎麼想事情怎麼看問題、臉書網誌愛寫啥,那也都他自由。就算是父母都不該管,更何況是伴侶或朋友。簡單說來,能把朋友或伴侶當作自己養的貓來看待,對方還知道怎麼用馬桶跟賺錢養活自己,就心滿意足,這樣差不多就可以做到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