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這本書很新,無一絲筆跡,但,我已經取得這本書的精要了,寫了網誌紀錄本打算丟,以節省居家空間,但有朋友要了,就送他。另外寫下這份記錄,是因為怕日後腦弱,同樣一本書又再買一次。
當初買這本書,是想提高自己書寫、紀錄、表達的效率跟品質,也是看得挺滿意的,這本書,主要核心論點是提出黃金三分割,說來,是把所有筆記、投影片甚至企劃書分成四部分:
0.能凸顯內容的標題,如果是提案,直接講明目的甚至包括手段
比如,「蒙古鐵騎縱橫無敵的四個原因」、「六個步驟讓你成為有梗之人」、「六步棋把到妹」、「省成本、零加班專案:一小時全面提升員工能力與效率」。
1.要點、說明
小標題,順附論證,如果是企劃案則寫下目標或待解決問題為何,
2.分析
交代各要點間的交互作用,書中以冠以「覺察點」的專名。
3.補充資訊:
如果是企劃案,寫下行動方針:該做什麼、預算多少、預計效益;如果是教學投影片,寫下例子;如果是做筆記,除了例子以外,還可以額外寫下心得或疑惑。除此之外,Q&A、圖表也可放在這部分。此書提出筆記架構大概如下:
但我看書中範例,除了標題外,1.2.3.點常看狀況錯雜在一起,倒沒有很明確的界定。有時可能1.的「要點跟說明」夠明白了,不需要2.的分析,也可能1.2.或2.3.是直接放一起。是以我個人倒覺得不用強求黃金分割,而比較喜歡下面的架構:
其實無論如何,這整個架構,主要是在處理「因為...所以...」的問題,算是人類理解各種資訊並產生認同感願意執行的鐵律了。
順便附上這本書提到的四個亮點觀念:
1.方格紙好用
用方格紙寫筆記,畫表格、畫符號、定義使用區塊很方便。最好選用A4大小。
2.用字顏色有講究:
黑色帶來沈重感,用來闡述事實,藍色帶來創造力,用來說明意見,紅色引發警覺,藉以標出重點。
3.取得重點有捷徑:
直接問長官或老師,句型:「想確認這件事/這概念裡,該有的重點是...」
4.記下筆記前,停一秒,想一下寫什麼。
盲目亂寫,最後是不會得到什麼好資料的。
附註一:
要想做出好的筆記、投影片還需要兩項能力,不是看書就能獲得,即「歸納」跟「思辨提問」的能力。
這兩樣能力,可以透過不斷的書寫筆記完成,「歸納」是人類的本能,透過不斷的書寫,人腦匯集資訊量夠多,歸納速度會越來越快、品質越來越好,現在臉書便利,沒事用同樣原則寫寫臉書,也是很好的鍛鍊;而「思辨提問」能力較難,鍛鍊這個能力的主題甚至可以另外寫成一本書了,好比《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正是在講這個問題。可惜這本書沒繁體中文版,反而有簡體版,真是妙了,大抵這是中國軟實力正迎頭趕上也正在超越台灣的證明。。
附註二:
其實這本書的要點,跟《一紙企劃》、《金字塔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如果有拿《金字塔原理》參看,應能更快把握歸納要訣。
附註三:
關於「因為...所以...」的結構所產生的說服效果可參見《善用「因為…」的力量,成功說服》,連結: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index.php/articles/view/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