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怎會搞威權?

大抵我看儒家的典籍都是看原典,所以看有人愛把儒家學說跟威權體制劃上等號,我都會覺得很狐疑。

孔子那個時代,有人認為「直」是指正直,就算父母犯法,也該向統治階級舉報,孔子說「你們這個地方對『直』的理解也真奇怪!在我們老家,父母會為子女隱匿罪行,子女會為父母隱匿罪行,這是發自本心最直接的情感,這才是『直』好吧!」(參看《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

因為這問題是把國家跟家庭分開,到了孟子那個時代,就有人故意去問孟子:「如果今天是有個孝順的一國之君,要維護法紀,父母卻殺人,又該怎麼辦?畢竟對國君來說,國家跟家庭總是一體了吧?」孟子說:「在孝子眼中,國家不過破鞋,有啥好珍惜的,子女想保護父母的孝心才是最重要的!這時就該背起父母逃走,哪管之後國家洪水滔天!」(參看《孟子·盡心上》昔者姚應問於孟子曰)

因為孔孟是這樣想問題,所以到了漢代,幫父母報仇的子女被稱為大孝,地方官都願意幫著隱匿,甚至寧可離職不幹,都要維護他們。這個問題到唐代都還在討論著呢,陳子昂寫《復仇議狀》、柳宗元寫《駁復仇議》都在探討這問題。而且記得按唐代律法,藏匿犯人、幫助逃跑這個罪名是不能安到犯人的父母、配偶或子女身上的,這還有專有名詞叫「容隱」,是到了清代以後,被威權化、體制化!「容隱」的概念才被取消掉。

所以這個問題的真相是:隨著國家權力越來越大,最後連個人最直接真切的情感跟反應都要被體制化,不合乎體制定義就要被法辦。

若孔孟還活著,大概會說:「你們這些後代人胡搞瞎搞,盲目擴大國家權力、追求法治,最後搞出薄情寡義的威權體制,關我等屁事?」

參考資料:
淺談清代對容隱行為的司法處置
http://www.006280.com/a/falifashi/1022.html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塔羅22張大牌牌義

論雙妻命

放百合花補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