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個人心得與簡介

前言

這本書名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本覺得挺身心靈的課題,但是看了內容,講的比較類似「從工作、愛情到親子關係,你如何審視並改善自己的生活?」其實講的是很務實的事情。

不過我邊看這本書邊覺得「這本書雖然有可觀之處,畢竟是十年前寫的,作者還是1950年代的人。」

但這十年來,資訊傳遞效率因為網路大量被使用的關係,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現在的眼光看十年前的書,那個書寫方式已經嫌瑣碎沒效率了。我常常都得壓抑自己的不悅,好好把書看完。

我的心得整理,算是重構整本書。

​個人心得

總觀全書,這本書是認為要制定好的目標與策略,並且順利達成,必須做好四件事:

1.設立目標與策略前,需認識三個世界規則

規則一:人類是需要情感連結的道德生物

人類喜歡秩序、公平、慈悲,並追求自由與歸屬感,厭惡不潔、罪惡、無恥,制定人生計畫一定要認知這個事實,一定要包含建立並保持長久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努力符合道德。

這意味著,如果選伴侶或朋友一定要找人品端正的,而不是找有錢或很有本事的。自己要取得這群人的信賴,也必須要求自己做個可靠、端正的人。

規則二:資源用在哪,成果就在哪

人世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努力得來,不可能發生「人在床上躺,心想事就成」。所以希望自己的人際關係好,要花時間鍛鍊社交技巧,拓展人脈。希望有好朋友好伴侶好子女,就要付出時間心力金錢跟他們交陪。希望財富自由,要挑錢多又能做的職業做,還要建立理財習慣。

規則三:為了達到目的,付出與犧牲是必須的,但設立並堅守底限也是必須的。

雖然獲得財富與別人的情感都需要付出時間心力,但也不是無節制無條件的付出,一定要設立一個底限。而且自始就要堅守原則,絕不妥協。

以人際關係來說就是不能寵壞對方、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極限。比如縱使寵愛伴侶、寵愛子女,也不能任對方與取予求,甚至透支自己的財務,最後自身難保。

又如想賺錢也不能犯法,明知犯法的事,就不要做,這不僅難免出包,還會養成壞習慣,一不小心就死無葬身之地。

2.每個目標都得滿足兩個需求:

需求一:足以維繫生活品質的收入

就工作來說,是能夠養活自己,給自己一定的生活品質。就人際關係來說,要能夠滿足情感支持的需求。就感情關係來說,除了感情支持還要滿足性欲。就親子關係來說,是能夠保證孩子健康安全長大,教授知識。

需求二:滿足熱情與願景

熱情與願景說來很高大上,其實熱情就是做了會覺得開心有成就感的事。願景是想像繼續做下去,最後可以達到的成就,而且想想就開心。有熱情與願景,才能激發源源不絕的持續力。

就工作來說,這是指讓人開心有鬥志的工作,就人際關係來說,是要意氣相投,取悅彼此;就親子關係來說,是能做到人格與價值觀的養成。

3.為了保證執行成效,還需要鍛鍊兩件事

鍛鍊一:認清決策背後的假設

預設的目標不見得是自己想要的,原本以為能達成目標的手段,也不見得能達成目標,因為背後有些關鍵假設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事前就要清楚認識整個決策哪一部份是有證據支持的現實,哪一部份是腦補出來的假設,並持續跟現實狀況做比對,以確保假設獲得支持或者放棄那個假設,甚至為此改變策略。

如果假設與人有關,比如合夥創業,多半會讓對方在整個計畫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實這就是假設對方會是個誠懇認真的人,但如果假設是錯的,對方其實心口不一執行力低落,就會造成巨大影響。所以格外需要事前了解對方的狀況,審慎評估,事後維繫情感,掌握狀況。

鍛鍊二:務實面對執行成果跟問題

是指建立衡量執行成效的指標,時刻確保現況與認知一致,而非自欺欺人。要時刻覺察、檢驗每個決策的成果是否一如預期。實誠面對錯誤,即時調整方向。以保證持續得到預期的成果。

特別忌諱沉浸在高大上的嘴炮裡,而是實在的追求自己的目標。比如明明沒那麼喜歡公益慈善事業,卻對所有的慈善活動表現得奮不顧身。這樣長期心口不一,也做不好事情,也不會開心,算是雙輸。

4.用二個習慣減少意外傷害,把握機運

預期以外的挫折,會打亂我們的計畫,甚至傷害我們的生活,這無法預測,但可以做好應變準備。

但人生也常有計畫外的機運,要能清楚辨識那個機運,幫助我們更快達到目標。

習慣一:從小成本嘗試開始

越有本錢持續試誤,越能找到成功的方法。大手大腳花錢,一旦失敗就翻不了身。一方面累積資源增加承擔能力,更能抗擊意外帶來的傷害。失敗後也才能夠東山再起。

習慣二:持續蒐集資訊,持續學習

蒐集到的資訊越多、對世界的理解越深,才能在意外或機運來臨時,看清時勢,做出更好的決策。

關於作者

因為整本書在我看來失之支離,忍不住查起這個作者的背景與狀況,覺得也算可以合理解釋我的不悅。

1.作者屬於成功精英,處理的問題忽略很多人生困境,其實是有點侷限性

且不論他家庭經濟狀況如何,他是生來高大聰明又是摩門教徒,念的是名校,還能拿獎學金,所以感情婚姻與家庭不成問題。

作者最大的挫折是原本期望成為華爾街日報編輯,但因沒錢只好拿獎學金受雇,被朋友找去創業,做到一半因為股權問題導致公司易手。在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炒魷魚前,跑去找老師幫忙,年近37開始念博士,從此走上研究之路。

所以他不用處理諸如「外貌、言詞不討喜,孤獨無友缺愛」、「父母好賭酗酒,連累自己」、「伴侶外遇,原諒後依然故我」、「小朋友有身心問題,耗費自己與伴侶大量心力」、「好友事業無成,又忌妒自己」的底層問題。

或者有些時候,一些人生決策沒法後悔的,比如,某男年輕時原本選了個相愛又顧家且單純的女性為伴侶,隨著時間經過,男方眼界持續提昇,但女方因為長期生活單純,沒法理解男方的心理世界,甚至沒有興趣理解,於是漸升隔閡。但因為乍看之下太太沒犯錯,雙方等於很難離婚,這樣就是進退不得,人生註定有不滿意的一塊,而且沒法解決,這種狀況下,本書就比較派不上用場。

此外作者是假設每個人都會慢慢琢磨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實際上,很多人是搞不清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會被什麼激勵。縱使給了機會,也是於事無補。

比如說是想做咖啡,也嘗試打工,說喜歡這樣的生活,但實際真拉他來合夥開咖啡館,也給他資源,最後他還是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不幹,甚至抱怨起給他機會的貴人。這時再問他想幹嘛,他還是會說他想開咖啡館。

又或者談戀愛,其實也心知肚明對方毛病一堆,不是好伴侶,甚至連基本的情感支持與生活照顧都做不好,但是說到要分手,卻悲痛到生活不能自理。也不是理性能夠控制的,這時設立什麼生活目標,通通都沒用啊。

2.作者成書時的身心狀況不佳

作者著作等身,更因提出「破壞式創新」的論點,被《經濟學人》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但他撰寫這本書的時候狀況不算好,癌症傷害他的身體,中風損及他的大腦認知功能,破壞他的語文與書寫能力。

跟雷達里歐寫《原則》的狀況相較,用修仙類比,雷達里歐差不多就是渡劫成仙,閒來無事寫個修仙指南,幫助後人,他的身心狀況當然非常良好,寫出來的書相對有條理多了。

但克里斯汀生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差不多就是渡劫失敗,即將身死道消,一邊被劫雷劈到頭昏眼花,話都講不清楚,還一邊勉力寫書。

所以整本書寫得不是很有效率,有些地方邏輯不清甚至語意曖昧,不知所謂,實在也是沒辦法。

明明是闡述思想方式,該列點之處卻沒有列點,適切的例子少,舉例過於冗長,增加看閱的困難度。

又有些例子感覺硬湊,也不能肯定是不是翻譯問題。比如part3講遠離監獄,卻用百事達與美國鋼鐵公司的失敗當例子,解釋邊際效益思考的盲點:

「傳統大企業因為覺得要為了新產品建立新的生產線太耗成本麻煩且侵蝕原本利益,於是選擇不做為,最後就是被採用新產線的新銳小企業打敗。」

但這個觀點跟該章接著要說明的「別搞『下不為例』思維,那只會害你慢慢妥協,向下沉淪」兜不起來。

我推測他的意思應該是: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就忘了更長遠的目標與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但那個書寫方式實在是讓人很難連結起來。

3.用商管理論解釋人生要非常審慎,很容易變成引喻失義

擴大應用單一領域的理論到別的領域,這個作法古已有之,比如古中國人就用自然界的五行生剋擴大套用到人際關係、健康問題的解釋。

記得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裡,點評這種行為是「因為古人學術能力有限,只好用一個假說來硬套」。所以這類作法,本就要非常小心。懷疑作者當時的身心狀況,已經無法駕馭這樣的議題。

舉例而言,以企業來說,理解消費者需要什麼很重要,同理,與人交往,理解對方要什麼也很重要。但如果搞錯對方需求呢?由於這種事很容易發生,照作者說法,在人際關係的層面,只要有愛都可以化解。

但作者沒談的是,萬一企業搞錯消費者需求呢?虧損是註定的,情節嚴重點,公司都沒了,哪能用愛解決?這兩種狀況還能類比嗎?

附錄:本書簡介

因為我的心得是重構了整本書的內容,但這樣拆到根本看不出原貌了,所以我還是整理了一下整本書個章節的要點:

本書分三章,含緒論與總結共五部份。

緒論篇

1.本書試圖回答三個問題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及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2.本書主要提供切入問題的想法與可用理論工具,而非具體作法。

因為現實變化可能性多且繁瑣,不可能用幾個作法對應所有狀況,真那樣做反而有害。

Part1:發現生涯之樂

1.好的工作必然滿足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環境安全、健康且收入足以維持生活品質。動機因素是指能讓人充滿熱情的工作內容。

2.工作與生活是一邊按規劃走,一邊又要應付意外或機會,並做出選擇。永遠自問每次的選擇都符合自己的終極目標。

3.做規劃與選擇,一定要檢討內建的假設,確認都有獲得現實支持

縱使建立目標與策略,不代表持續執行就好,可能因為幾個假設錯誤,導致執行起來毫無效益,所以一定要審慎面對。

4.時刻檢查你的資源分配,正持續朝向終極目標前進。策略是否成功,取決於資源的分配狀況。志向遠大卻花大量時間處理無謂瑣事,就是背道而馳。

Part2:圓滿的人際關係

1.愛情與友情都需要堅持投入時間長期經營

但人們常常一邊說著重視家庭一邊投身工作,這就是搞錯重點了,所以要規劃時間陪伴家人並且堅持到底。

尤其陪伴小朋友有黃金期,錯過就沒有了。三歲前的陪玩陪聊更是重要。

2.協助思考、建立價值觀,這最有用

比起命令,協助思考可以刺激當事人成長,而且更不會引起反感。(其實我覺得原文講的是刺激小朋友的神經發育,反而把這個建議做小了)

3.給予必須考量到長久,而不是滿足眼前的需求。

3.1.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試著滿足對方的需求,不完善的地方,要用愛來彌補

小朋友到學校是渴望得到成就感與友情,如果學校能滿足這個需求,學生就會樂於上學。伴侶渴望情感的支持與生活的照顧。

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對方說不出口的需求,難免給出對方不需要的東西,這中間的差異,只好用愛來彌補。

3.2.讓小朋友從實戰中學習知識或技能,並且確保他們能夠應用自如。

成功是可喜的,失敗也是很好的經驗。重點在於確保他們擁有真實的體驗。面對過壓力,承擔過責任。

3.3.不要妄想把教育與照顧外包,

這會揠苗助長並讓小朋友在不知不覺間變成陌生人。

Part3:遠離監獄

堅持原則,絕不妥協。100%的堅持比98%的執行更容易辦到。

總結篇

成事三步驟:設定目標,努力執行,評估成果,並修改目標或執行方式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沒人可以一步到位。如果發現執行成效差就改變方法,如果發現目標不是自己要的就修改目標,如此反覆。

此外,務必選用正確的量尺,比如若設定的人生目標是幫助別人,那麼收入比別人高就不該納入考慮。